哈佛大学打算新开一门培养创业家的课程,斯坦佛大学去年也开设了一门类似的课程。可是创业者的品质究竟是与生俱来,还是能后天制造?25岁的阿克什•科萨里(AkshayKothari)和24岁的安吉特•古普塔(AnkitGupta)的想法很简单——创造移动设备上最好的新闻阅读体验。于是他俩在斯坦佛大学“发射台”(Launchpad)班就读时创造并在市场推出了一款iPad应用(命名为“Pulse”,意为“脉冲”)。在苹果公司CEO(如今已是前任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在该公司备受瞩目的世界开发者大会上表扬这款产品后,科萨里宣布,自己“死而无憾矣”。如今Pulse的团队已增加到八个人,其应用已分别登陆iPad、iPhone和安卓(Android)平台。 科萨里表示,如果不是他和古普塔参加了“发射台”班,或许就没有今天的Pulse。斯坦佛一些最杰出的创业者正是在这堂课上踏出创业的第一步。这门课程开设于2010年,头一个学期便诞生了11种产品和服务,结课时累计获得10万美元的收入。 “这门课的重点就在于,要在为期10周的课程中推出一种产品。我们所有人都签过协议,如果不能推出自己的产品,便及不了格。这门课的魅力在于,在授课老师迈克尔•迪尔林(MichaelDearing)和佩里•克雷巴恩(PerryKlebahn)的带领下,每星期开展的短暂练习。两位教授激发我们展开全方位思考——包括经销、营销和财务等等。”科萨里说道。 随着9月份的到来,哈佛也将开设自己的创业课程,名为“i-lab”,意为“创新实验室”。哈佛商学院院长尼丁•诺里亚(NitinNohria)将这门课视为创新领域一种“有可能与众不同的资源”。i-lab将向在校学生、教师和全校校友敞开大门,“通过新颖而激动人心的方式将哈佛的人和资源利用起来,”诺里亚说道。 诺里亚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在不同的创业团队间建立纽带来推动创新,这种纽带不仅仅要跨过查尔斯河,还要跨过全国乃至全世界。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来创造可行的企业和社会创意。” 过去我曾经认为,创业家精神是某种与生俱来的品质,是无法传授的。但渐渐地,商学院在“创造”企业家方面已开始做得越来越好。这种创业家精神可以传授的观点,曾得到不少当时属于离经叛道的教授们推崇,正是他们在20多年前引入了创业精神课程。时隔多年后,这个话题又重新被拿了出来,因为能够从不确定性中捕捉到效益的创业型企业或业务被视为当下迫切需要的。尽管商学院过去那套基于计划的思想体系在培养经理人方面行之有效,但率先开设创业课程的几所大学并没有使用这种思想体系,而是选择了一种创业型的思想体系来培育创业者。 当古普塔回想道:“我原来念的是工程专业,上的是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设计思考是解决各种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与我过去在课堂上学到的截然不同,更具创造性,更能打破条条框框。我学会了头脑风暴、用户访谈和快速原型等技能,让我创造出自己的思维导图。我可以用它来解决所有问题,并构思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哈佛商学院教授彼得•图法诺(PeterTufano)说:“学生创业者们厌恶学术上的隔阂,但却常常发现难以建立起冲破学校间“边界”的纽带。如果我们能找到办法,为这种互动提供便利,在一种能够激发才智、知识和技能共享的环境下让他们汇聚一堂,那么创新和创造力便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正是图法诺起草了开设i-lab课程的最初建议。 在哈佛的i-lab课程中,一些学生小组将作为成熟课程的一部分展开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小组将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例如,来自哈佛、麻省理工和塔夫斯大学,具有商务、政府、法律、医疗、工程和科学等不同背景的学生们将组成跨学科小组,参加由哈佛商学院和哈佛工程及应用科学院联合授课的一项课程。 这门名为“背景创造和科学商用化”(BackgroundsandCommercializingScience)的课程将利用实验室来开展大学和私人实验室研究项目的商用化探索。还有一些学生小组则会在实验室与哈佛商学院的常驻企业家讲师(Entrepreneurs-in-Residence)一起独立地开展工作。哈佛的常驻企业家讲师是由包括雅虎前总裁苏珊•德克尔(SusanDecker)在内的一批企业家组成的讲师队伍。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支持性的、互动性的环境,让构思和活动可以在不同学科和经验间分享。 这些创业者们说,他们能从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想从错误中学习,还有什么地方能比相对温馨舒适的象牙塔更适合?“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懂得了一点,那就是创造力往往是后知后觉的,”古普塔说道,“它并非脑袋里冒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天才构思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失败一百次,从而寻找到最好的那一个。而斯坦佛(设计学院)教会我迅速地失败。”印度的商学院是怎样一番情况——他们在传授创业精神方面做得如何?印度管理学院(IIM)阿默达巴德分校和加尔各答分校都已引进了“创业休学计划”。根据该计划,研究生可以休学进行创业,如果创业失败,次年还可以回到学校继续学习。“但是在创建企业的学生数量与印度大学培养此类人才的创业教育之间存在令人担忧的差距。”印度全国社会创业论坛(NationalSocialEntrepreneurshipForum)的创始人雅什维尔•辛格(YashveerSingh)如此说道。 印度实业界似乎也同意这种观点。“大多数学校都把眼光放在校内,缺乏与实业之间的互动。”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andCo.)的印度业务主管苏沃乔伊•森谷普塔(SuvojoySengupta)如是表示。他在人员招聘事务上与印度一些顶尖商学院打过多年交道。森谷普塔断言,“30年来印度的商学院从未诞生过一种具有突破性的管理理念”,这本身就是一个敦促世人警醒的信号,印度的商学院需要本着强调研究和从实践中学习的精神对以教学为导向的文化进行重塑。 印度商学院(ISB)的创始院长普拉马斯•辛赫一针见血地指出挑战所在:“在印度,问题不在于学生。真正需要投入的是师资。” 本文原刊载于8月26日的《福布斯》印度版。 译李其奇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