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中小企业协会,阳江市企业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谢泓:经济不景气企业税赋反加重

更新时间:2012-09-13 08:00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2-09-13 08:00

财新腾讯联合出品


【财新腾讯联合出品】制造业大省广东目前正陷于内外交困,一方面珠三角人力成本逐年飙升,另一方面海外订单大量减少,企业利润被大大压缩,甚至已到极限。

尽管中央出台诸多对中小企业减税的优惠举措,但由于地方财政吃紧,税收力度反而加大,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加剧。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谢泓对财新记者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企业愿意投资再生产的动力不强,多处于观望状态,特别是制造业。“对企业而言,那么多的员工、那么多的设备,不开工,设备折旧和员工工资摆在那儿,开工却又没有钱赚。”

他预测,接下来政府可能因收不到税,而开始开征其他税,比如房产税等,并加大各类罚款。如此,企业转型更如雪上加霜,很多企业已有意到国外投资。

财新记者: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生存状态究竟如何?

谢泓:从外部情况看,来自美国、欧洲的订单不断减少,而且国外自动化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九分之一,制造业受到很大冲击。

从国内来看,劳动力供给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源源不断。2007年开始,国家给劳动者提供了更多保障,最低工资水平逐年提升,加之国家对安全环保、质量要求更为苛刻,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这种条件的企业转型,本身压力就很大,如果在企业转型后,相关经济环境并没有发生变化,或者政策没有配合,企业的压力仍然照旧。

制造业对广东省的税赋贡献大概在25%左右。如今,企业订单在减少,还要纳这么多税,加上许多其他隐性的收费,比如土地有土地的费用,房产有房产的费用,收费多如牛毛,成本在多方面增加。

财新记者:中国中小企业的税赋高,并不是目前才出现的新问题。

谢泓:尽管不是新问题,但中国往往是高标准低执行,执法存在很大的空间,是选择性执法。

税赋标准虽然高,但平时执法比较松,到财政吃紧的时候,执法则收紧。目前土地政策收紧,地方财政缺钱,税收力度加大,使得税赋重的问题在近期凸显出来。

财新记者:如果是一些遵纪守法的企业,平时就按要求缴税,地方财政吃紧的时候,应该不会被要求补税吧?

谢泓:目前的现实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比如有些环保要求,国际标准是非常高的,如果企业按这个标准执行,成本更高。

所以有些小企业索性就等着政府来罚款,因为购置环保设备的成本高于所罚款项。而很多好的企业,平时安安分分地投入,努力达到政策规定的目标,但仍经常会因为不达标而被罚款。那些劣质的企业,通过偷税漏税、等缴罚款的方式,反而节省了成本。这导致一种挤出效应,好的企业生存成本反而更大了。

所以,好多企业生产没做好,其实与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实际操作差距大有关系。

财新记者:目前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给中小企业减税的政策,效果如何?

谢泓:国家确实出台了一些减税政策。但企业要求税务局减税时,税务局就会说,只要经得起检查,当然按照国家政策来减税。

而实际情况是,企业生存已很艰难,很难通过检查。对于税务局来说,他们也有来自上层的压力,他们要保证每年的税收额,甚至要保证每年税收有多少百分比的增量。因此,目前情况使得国家减税政策很难落实。

而且,中国税制太过复杂,作为中小企业,本来就没有专业的报税人员,不知道哪些税该交,哪些税可以少交,哪些税可以减免。这就给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税务局提供了可操作空间。

财新记者:您判断未来税赋的趋势会如何?

谢泓:未来趋势是税收加重。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耗资巨大,每年财政都会吃紧。即使企业没钱赚,政府日常消费还是固定不变,要吃饭的人还是那么多。当一些小企业生存不下去关门了,多出来的税收就再加到还活着的企业头上。因为中国的税收不是按实际发生额来收取,而是分配任务式地征税,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企业少了,税收不上来,那有关部门只有增加罚款。有些地方罚款的增量甚至比税收增加得还快。就税收而言,地方要和国家分成。既然税收不上来,就不如直接罚款,罚款还能进自己的腰包,这是个非常危险的状态。

企业现在既面临国外需求减少的压力,又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这时候转型的艰难度可想而知。和往年相比,今年企业愿意投资再生产的动力不强,不愿意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产业,多处于观望状态,特别是制造业。有那么多聘用的员工、有那么多设备,开工觉得没钱赚,不开工,设备折旧和员工工资又摆在那儿。

接下来,政府可能因收不到税,开始开征其他税,比如房产税、遗产税等,并实行各种各样的罚款,这只能给企业转型雪上加霜。现在很多企业已有意在国外投资。

财新记者:相比较,国外的税收情况怎样?

谢泓:美国的税率也非常高,但许多企业并不觉得压力大。因为美国收税非常透明,企业不用与税收部门打任何交道。虽然美国的税收也很复杂,但有专门的机构帮助解决收税问题,企业只要纳该交的税就好。这样一来,就少了很多与税收部门打交道的额外支出。

而在国内,很多人都说,收税过程让企业耗费的精力、沟通的成本要比企业本身欠下的税额还要多,企业不能安心投入、做好生产。企业家们本该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精力,反而消耗在了社会关系活动方面。

记者点评:经济减速,企业收入减少,交不上税;政府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就加大收税力度,甚或动用各种罚款手段;企业勒紧裤腰带交税,或倒闭或无钱用于扩大生产……这无疑是一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恶性循环。

在经济困难时,政府若能与企业真正同舟同济,无论对政府、对企业、对社会都会形成多赢的结局,但政府为何做不到呢?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