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加入珠中江经济圈两年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社会民生事业等方面与珠中江加强对接合作—— 阳江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是粤西通往珠三角的桥头堡。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加强合作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2014年11月,省委省政府同意阳江市按“3+1”(珠中江+阳江)模式参与经济圈建设,开启了珠中江经济圈“3+1”的新格局。 两年来,阳江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化与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社会民生事业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形成与珠中江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开创了珠中江阳区域合作共建的新局面。 优势篇 生态环境优良 阳江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优良,其中优质天气达290多天。漠阳江是全省六大水系之一,水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国家Ⅱ类标准,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同时,阳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山海兼优、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58.2%,是全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交通区位凸显 近年来,我市以“一港两桥三路”(即阳江港、海陵岛大桥、阳江港大桥、深茂铁路阳江段、云阳高速公路阳春段、汕湛高速公路阳春段)建设为重点,积极谋划和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码头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陆海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阳江距离香港只需要两个多小时车程,将更快捷融入粤港澳核心圈;深茂铁路建成后,也将大大拉近我市与珠三角的距离。 发展空间广阔 全市陆地面积7955.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58.6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阳江滨海新区是我市中心城区向南向海发展的主战场,随着金平路、深茂铁路阳江站、漠阳湖公园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区开发热潮已经形成。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区是我市园区扩能增效的主要发展平台,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营商成本较低 阳江相比珠三角,在用地、用电、用工等方面有较大的成本优势。据初步测算,用地方面,我市工业用地价格比珠三角低30%-50%;用电方面,工业电价每千瓦时比珠三角低13%。阳江是广东传统的轻工业基地,拥有大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比珠三角低20%左右。综合比较,在我市投资营商综合成本比珠三角低30%左右。 主导产业突出 目前阳江已形成了五金刀剪、电力能源、高端不锈钢、食品和滨海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其中,五金刀剪产业是阳江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是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年产值超500亿元,产量占全国的70%,出口量占全国的85%。电力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高端不锈钢产业形成规模,食品加工业发展壮大,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农业特色资源丰富,是广东重要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成为珠三角的“菜篮子”“米袋子”。 成效篇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陆海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三大抓手”,加快完善高速公路、高铁、干线公路路网和港口、机场建设,打造便捷、顺畅、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全力构建陆海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十二五”期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约100亿元,公路总里程从7160公里到突破10000公里,路网密度跃居粤东西北地区领先行列,形成了主骨架明晰、支路发达、干支相连的公路网络。 高等级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继“十一五”提前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后,扎实拓展对外通道,建成了阳阳高速公路、市区西平路高速出口、罗阳高速阳春段,目前正在推进汕湛高速公路阳春段、怀集至阳江高速公路海陵岛大桥、开平至阳春高速公路、开阳高速公路阳江扩建工程等高速公路建设,统筹谋划了阳东至阳江港沿海高速公路、粤西沿海高速公路(阳江至湛江)和云浮(郁南)至阳江(阳西)高速公路等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将由现在的251公里增加到600公里左右。 港口航道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期间,阳江港深水码头泊位建设全面提速,在建和推进前期工作的泊位20个,10万吨级进港航道改造工程密锣紧鼓推进前期工作。目前已建成使用的码头泊位15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由“十一五”期间7个,增加到9个,同比增长29%,年吞吐能力从1135万吨增加到1516万吨。 机场建设实现新突破。在珠海航空城集团的帮扶下,阳江合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即将完工。同时,我市正在积极谋划支线机场阳江民用机场。可以预期,到“十三五”末,我市交通区位条件将实现质的飞跃,成为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乃至大西南的交通枢纽节点城市。 ◎念好“引、建、聚、创”四字经 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自2014年10月加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目标和中心任务,着重在“引、建、聚、创”四个字上下功夫,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今年1-8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88.5亿元、增加值22.4亿元、投资额2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4.8%、5.2%。 狠抓一个“引”字。制定出台了《先进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工作行动方案》,通过开展产业招商、合作招商,努力吸引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落户阳江。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累计组织开展上门招商活动32批次,拜访企业76家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12个,成功引进了三峡新能源、明阳风电、远景机电、兴业太阳能、皇钜智能制造等一批项目,有效地增强了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后劲。 突出一个“建”字。建立市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对已引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通过健全制度、建立台账、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强化督查等环节推动项目建设。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引进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业项目10个,总投资170.9亿元;其中已动工项目8个(3个已投产),动工率为80%,累计完成投资46.69亿元。 注重一个“聚”字。以打造“华南地区重要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为目标,发挥临港优势,依托三大镍合金企业,努力引导关联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年产200万吨高端不锈钢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大300系列高端不锈钢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以打造“华南(阳江)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目标,利用海上风力资源优势,引进了一批大型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包括英格电气总投资10.2亿元的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和三峡新能源投资10亿元的风电产业基地项目等,带动风电产业研发、风机制造及运营维护等配套企业进驻,逐步形成大型综合风电产业集群,未来有望成为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强化一个“创”字。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组建了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先后建立院士工作站、省部级产学研示范基地、产学研创新联盟各1个。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专项攻坚,五金刀剪刀刃的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列入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并获得省立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与原材料技术发展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立足山海旅游资源优势 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阳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围绕旅游强市发展战略,结合阳江作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的发展要求,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五年来,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在20%以上。“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我省首个滨海类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5家。 强化旅游规划导向。为科学规划我市旅游产业,我市在2007年修编《阳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2013年修编了《海陵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动滨海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贯彻实施《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5年又编制了《阳江市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5)》,不断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的规划发展水平。 项目建设务实推进。我市大力推动海陵岛、东平、沙扒等地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海陵岛保利银滩综合开发、敏捷黄金海岸、恒大海上夏威夷、大飞洋国际游艇俱乐部、南海湾温泉大酒店、海陵岛红树林湿地公园、月亮湾滨海旅游度假村等项目建设。 品牌宣传持续拓展。“十二五”时期,我市各级旅游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外出宣传推介146场次,邀请外地旅行社到阳江踩点2800多家/次,完成阳江旅游宣传资料编印280多种,发行范围覆盖广东、武广沿线、东南西南各省、港澳地区等,有效打造“立足珠三角、面向全中国、服务港澳台、拓展东南亚”的旅游宣传促销格局,阳江的旅游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 优化旅游运营环境。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由旅游部门牵头,工商、公安、交通、海洋、安监等职能部门参与,重点强化旅游服务质量、市场秩序、交通运输、设施安全等方面监管,完善包括交通运输、旅游消费、重大投诉、突发事件在内的旅游应急处置预案,旅游环境不断改善,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强化旅游智力支撑。实施“蓝色旅游”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旅游专家学者,建立“阳江旅游智库”,加强对我市旅游业前沿性、基础性和应用性问题的研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深化对口帮扶合作共建 全方位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珠海、阳江两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注重机制保障,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帮扶发展,推动珠海对口帮扶阳江不断取得新成效。 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委托国际一流产业咨询机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新加坡裕廊国际公司,高端谋划园区产业规划。成立华阳投资公司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9月,园区新建和改扩建道路17公里、五金刀剪生产研发基地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1座、供电线路3公里、有力地提升了园区发展环境。两地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引进广青不锈钢深加工、新兴铸管、维达纸业、三峡新能源、中国物流、三七物流等一批大项目。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全省八对帮扶市中唯一连续获得2014年、2015年省年度考核优秀的园区。 积极推进城区扩容提质。3年来,珠海对口帮扶阳江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阳江滨海新区建设工作总投资83.05亿元,完成项目28个,深茂铁路阳江站场、漠阳湖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目前,阳江中心城区从原来的285平方公里扩展到37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50.93平方公里扩展到62.18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陆上交通方面,大力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公路路网建设,深茂铁路阳江段和汕湛高速阳春段等项目加快建设。海港合作方面,大力推进珠海港集团与阳江港务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开通运营阳江港集装箱货运业务,谋划阳江港进港航道改造等项目。空港合作方面,发挥珠海航空城集团在机场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优势,对阳江合山机场进行改扩建及运营。 大力加强民生帮扶共建。以人才帮扶为切入点,通过开展百家学校医院对接、千名教师医生交流、万名干部人才培养等“百千万”帮扶工程,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有力推动了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同时,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在全国首创百家社会组织跨区域合作共建模式,共建粤西首家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孵化基地,引入北师大珠海分校成立阳江首家专业社工组织。 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两地比较优势,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阳江打造供港澳蔬菜基地,建设了阳春市刘屋寨村等4个供港澳蔬菜基地,实现3年供港澳蔬菜量翻番,累计供港澳蔬菜2222批次、2915万吨、金额1.11亿元。在珠海设置对口帮扶专业销售市场,在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设立扶贫地区特优农产品专区、专柜,通过运费补贴和租金补贴,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赴阳江收购特优农产品。珠海市还大力扶持阳江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确定定点采购绿化苗木,提升被帮扶地绿化苗木产业化水平,2年多来完成了近6000万元的政府苗木采购。 深化特色旅游产业对接。两市全力打造珠阳港澳海上黄金旅游线路,开通了两地海上游艇游。珠海市全力助推海陵岛打造国家5A旅游景区,抓好旅游联合推介,推动“珠中江阳”旅游深度合作。两地还加强人才培训和业务合作交流,举办旅游专题培训班,两市旅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相关从业人员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合作交流。 展望篇 12月5日,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在阳江召开第十一次党政联席会议暨旅游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交流会,就完善区域紧密合作交流机制、推进海洋经济区域合作、深化区域旅游交流等领域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四市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这必将为阳江参与珠中江经济圈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加强交通设施对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四市将共同推进港珠澳大桥、深中江阳通道、深茂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将全力抓好以“一港四路”(阳西军民结合两用港,广州至湛江客运专线阳江段、粤西沿海高速公路阳江段、云浮至阳西高速公路、中山至阳江高速公路阳春段)为重点的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深茂铁路阳江段及汕湛高速公路阳春段、怀集至阳江高速公路海陵岛大桥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对接珠中江交通网。同时,强化与广州港、珠海港等主要港口之间的资源整合,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现代物流节点,降低物流成本。 ◎加强装备制造对接,实现资源要素互补 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珠中江三市比阳江基础更好。我市将按照建设华南地区重要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的发展定位,积极做好珠中江等珠三角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对接工作,加强区域技术创新合作,主动开展联合招商、精准招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与珠中江三市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提供原材料支撑。 ◎加强旅游资源对接,联手打造旅游品牌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点就是聚焦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成立旅游合作联盟。我市将借此机遇,与珠中江三市整合旅游资源,突出各自旅游特色,打造形态多样、内涵丰富的区域旅游品牌,共建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如滨海度假游、特色海岛游等。同时,共同开展旅游联合促销,实现客源互送,进一步提升珠中江阳区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民生领域对接,促进民生共建共享 四市将在继续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强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联防联治,提高治安、疫情、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应急协作共管水平。我市还将抓住新一轮对口帮扶的机遇,与珠海市在教育、卫生、文化、人才、扶贫开发等方面加强帮扶共建,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