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渔号角吹响,千帆竞发出海,渔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捕捞作业。8月15日至16日,第十八届南海(阳江)开渔节成功举行,阳江海洋渔业发展成绩备受各界关注。
作为著名的“中国南海渔都”,产自我市的鱼虾贝蟹,不仅是当地市民和游客的美味,还源源不断地端上大湾区的餐桌。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多年来,我市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单船功率、海洋捕捞能力等渔业多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海水养殖由浅海瞄准深海,海洋捕捞驶向远洋,水产品加工由初级向精深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8.67万吨,渔业产值188亿元,其中海洋捕捞31.21万吨,海水养殖77万吨,淡水养殖9.66万吨。
海洋捕捞生产能力全省领先
目前,我市拥有渔业机动渔船5060艘,其中在册的海洋捕捞渔船3513艘,功率约36万千瓦,海洋捕捞业生产水平全省领先。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深海作业的渔船普遍应用了海图、探鱼、全球卫星导航三合一先进助渔导航设备,渔船作业遍布南海,海洋捕捞能力和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我市钢质渔船发展尤其突出,目前拥有钢质渔船800多艘,总功率约25.5万千瓦,是广东省钢质渔船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拥有钢质渔船最多的地级市,海洋捕捞产量多年来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远海捕捞能力也比较强,至目前,全市有30多艘机动渔船在中国南沙海域开展渔业捕捞生产。
大船要有大码头停泊。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建设,我市渔港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渔港综合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为全市渔业生产和渔区社会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阳江市经农业农村部和省批准的渔港有7个,分别是闸坡、东平、沙扒、溪头、河北、对岸渔港和江城渔业港区,其中闸坡、东平为国家中心渔港,沙扒为国家一级渔港。
水产养殖从浅海转至深海
我市水产养殖历史悠久,目前建成了以对虾、牡蛎、罗非鱼、海水优质鱼、泥蚶为主的具有阳江优势的水产养殖基地。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为3.14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91万公顷,产量77万吨;淡水养殖面积1.23万公顷,产量9.66万吨。
近年来,我市整体谋划推进水产养殖转结构、养殖技术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水产良种体系建设呈现新亮点,中法合作三倍体牡蛎繁育项目正顺利推进,渔乡子公司正在建设石斑鱼省级良种场,养殖产业集约化、基地化程度得到较大提高。
水产养殖从浅海向深海转移,深水网箱养殖成为产业新亮点。目前,我市深水网箱养殖初具规模,全市已建成青州、大镬、大树岛屿三个深水网箱产业园区,共有深水网箱260多口。
去年12月,阳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项目获批,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五批“海洋牧场示范区”。在2020至2024年,该项目将从人工鱼礁建设、深海网箱养殖、贝类底播增殖、鲍鱼沉箱养殖、牡蛎吊养增殖、休闲渔业平台建设和休闲渔业开发等方面,统筹海上牧场建设,形成阳西沙扒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区。
渔业产业化进程态势喜人
2019年,全市水产加工品总量18.48万吨,产值超40亿元。全市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37家,水产品加工能力28.88万吨/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9家,主要加工产品有对虾、鱼丸、罗非鱼等。
在水产加工产业,我市培育了一批实力强、规模大、带动广的企业,规模较大的有广东顺欣海洋渔业有限公司、阳江市平海水产制品有限公司、阳江永昊食品有限公司、阳江市浩洋速冻食品有限公司、阳江琪海水产有限公司等。
广东顺欣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配备了现阶段全省最大的超低温冷库,储藏能力超2000吨,温度达到-55℃至-60℃,为远洋海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条件。
近年来,我市的水产加工品出口到美国、韩国、俄罗斯、西班牙、比利时、马来西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市已有2家水产加工企业获得欧盟注册、6家获得美国注册、4家获得俄罗斯注册、2家获得越南注册、1家获得韩国注册,活鱼直供港澳企业2家。
在海陵试验区,休闲渔业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围绕“海文化”“渔文化”的内涵特色,该区突出休闲渔业游艇、渔家美食和海岛度假三类旅游主导产品,开发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渔家特色旅游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景区。目前全区发展休闲渔业较大企业有两家,从事休闲渔业经营活动的船舶32艘,实行统一经营。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