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中小企业协会,阳江市企业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小企业升级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府支持

更新时间:2010-02-21 08:00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2-21 08:00
 

当前,全球经济的周期性问题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发展中积累的素质性问题逐渐暴露,如创业活力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盈利水平下降等。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能否迎接挑战,选择合适的路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既是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有效办法,又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更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中小企业应选择适宜的升级发展路径  

一般而言,企业升级有四种方式:工艺升级——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流程,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升级,改进老产品,推出新产品,使产品复杂化、单位价值提高;功能升级——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如从加工环节向设计、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跨行业升级,利用在原行业的某种优势进入新行业。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但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企业升级目标等问题仍值得进一步研究。从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众多中小企业需要根据行业特征和自身能力,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选择适宜的升级路径。  

1.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是当前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其主要实现方式为“转移+升级”  

中国中小企业加工制造型较多,不少是在给海外企业做配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素积累也集中在这个环节,因其强大的生产能力而具备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比较优势。在全球经济放缓期,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目前,国际产业转移方式仍以国际直接投资和股权安排为主导,但多元化趋向明显。如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发展迅速。很多跨国公司将非核心的、竞争激烈、盈利较少的制造业务外包给具有专业能力的外部供应商,而专注于核心部位和核心业务上,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近些年,制造业务外包又进一步向服务业务外包拓展。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智力、市场等资源,开始将产品设计、营销等服务进行外包,在当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003年全球外包市场就达到5.1万亿美元的规模。联合国贸发大会《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全球外包以每年30%40%的速度递进。另外,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消费结构升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广大中小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深刻理解产业发展趋势,在专业领域里充分挖掘产业升级潜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从我国区域开放发展战略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未来着力点,应放在提升经济国际化程度,包括不断推进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产品国际化进程方面;中西部地区则会以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为支撑,采取向西开放、向东开放、多元化开放的新战略。中国将通过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共建机制,发展开放型经济模式。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将资源在空间上进行重新配置,不仅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方,而且是有选择的产业区域转移的转让方,为承接国际先进产业腾出空间,用“转移+升级”的方式寻求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提升空间。  

这种升级路径一般表现为循序渐进,投资不大,信息完备,而且可以很容易借助外界资源,降低自身的投入,升级风险较小。对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来说,产业升级的成功率较高。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产业新陈代谢加快,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进一步扩展,将为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可以凭借比较优势加快要素积累。  

2.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功能升级路径,其主要实现方式为“重构+升级”  

对于已经在加工制造环节完成了要素积累、实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根据发展情况适度进行功能升级(图1路径②),通过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一般来说,加工制造环节进入壁垒低,利润容易被挤压,价值提升空间不大,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对价值链进行重构时,很容易被其他地区以更低的生产成本取而代之,因此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产业链不同环节对核心要素的要求不同,中小企业一般缺乏上、下游环节需要的高端生产要素,加之这些环节一般利润较高,跨国公司会利用链条优势对中国企业的功能升级进行阻击,所以路径②难度较大。但是对于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来说,路径②可以在自己比较熟悉的产业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还能避免进入一个新行业的风险。  

当前中小企业可以采用“重构+升级”的方式进行功能升级,一是进行国内价值链的重构。随着出口受阻,加之扩大内需的政策引导,不少中小企业尤其是订单类企业纷纷转向国内市场寻求发展。在升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所处的产业领域对国内价值链进行重构,就是在核心功能环节强化竞争力,依托核心环节(例如品牌或设计环节)对国内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二是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借助当前发达国家企业市场估值偏低的时机,通过跨国并购对全球价值链进行重构,从而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攀升。对出口企业而言,特别是要在拓展国际营销渠道上下更大功夫。出口企业普遍缺少自主的国际营销渠道,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也没有能力建立自主营销渠道。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协会、商会及贸易和投资促进部门应当深入企业,通过国际市场和产品信息服务、国际会展服务,以及境外经贸合作区、自由贸易协定、对外投资等多种途径,带动国际营销渠道建设。在此领域,可以学习日本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些成功经验,通过贸易企业、生产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机构结成协同关系,共同开辟新兴贸易市场。这既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输出,也包括资本和货币的输出,逐步提升中小企业综合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价值链重构与功能升级的关键是提升对产业链条的主导能力,培育企业价值网络,从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需要指出的是,路径②左向升级(上游)与右向升级(下游)(见图1)对企业的要求不同,企业要根据所处行业状况以及自身优势进行选择,在一些产业领域,功能升级的难度并不比跨行业升级小,企业在升级路径上要谨慎抉择。  

3.跨行业升级路径风险较大,选择该路径的企业其主要实现方式为“整合+升级”  

  路径③为跨行业升级,由产业A转向价值量更高的新产业B(见图)。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会面临很多跨行业升级的机遇,一是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后,产业结构面临着深度调整,一批高技术产业面临着降低成本的压力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二是在旧产业、旧技术、旧产能的淘汰中,发达国家也急于在外围区域寻找接盘者,降低产能淘汰的成本,而这些产能往往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比较先进。三是新技术革命及其产业化带来的机遇,如以低碳经济为重心的绿色工业革命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公共设施、家庭等几乎所有领域,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绿色制造业蓄势兴起。

但是这些可能的升级路径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首先,进入高技术领域可能并不符合区域的要素禀赋结构,盲目进入实际上自身并不具有成本优势的产业可能会使企业的投资遭受损失;其次,那些在发展中国家还比较先进但在母国已经属于落后产能的产业、技术等,往往会伴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被加速淘汰,发达国家的企业在经济衰退时把落后产能甩给外围国家或区域,为新产业升级扫清障碍,危机过后这些落后产能反而会成为发展中国家或区域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包袱。再次,新技术与新产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目前的产业比较优势来看,中国可沿着从劳动密集到熟练劳动—资金密集,再到熟练劳动——技术密集的演进路线,最后跨越“资金密集”,发展到技术和知识密集产业占主导地位的顺序演进。技术跨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实现技术跨越;通过并购实现技术跨越;企业联盟推动跨越式发展。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跨行业升级需要谨慎,这种升级路径在经济深度调整期对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但是风险很大,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因为不合理的多元化而倒下。这种路径不仅需要企业有雄厚的要素积累,还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对企业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当前市场竞争激烈,每一个行业都存在着大量的竞争者,所以选择该路径的企业应该先对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进行全面整合,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再进行链条升级,即主要采取“整合+升级”的实现方式。  

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升级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一个关键时期,如果企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不当,就会使整个社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为此,各级政府要为中小企业升级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1.把鼓励协作配套与并购重组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协作配套和并购重组,对资源进行再配置,有效发挥各种资源的功效,这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动中小企业升级的重要经验。一是把协作配套作为产业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经济规律表明,在行业和产业中开展就近协作配套、完善产业链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选择。鼓励中小企业与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在生产、研发、设计、营销等方面开展协作配套,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走“专、精、特、新”的道路。二是把并购重组作为企业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经济转型发展阶段是企业并购重组的最佳时期。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横向或纵向的方式,兼并、收购、重组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在土地、税收、固定资产、劳资关系等方面予以扶持,培育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三是制定部分产业集群协作配套与并购重组的政策,在全国选择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开展协作配套与并购重组试点,总结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  

2.把推进融资体系建设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升级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一是推进中小银行体系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技术支持至少可以分为四类:财务报表型贷款、资产保证型贷款、信用评分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前三类通常被称为交易型贷款,其决策往往依据金融机构比较容易获得的“硬信息”,而关系型贷款一般与“软信息”搜集相联系。“软信息”难以被量化、被查证和被传递,需要银行通过长期与企业及其相关关系主体在各个维度的接触来积累。中小银行在“软信息”的处理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当前形势下,各级政府要通过金融创新,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建立适度竞争的银行体系,使得“地下钱庄”和民间融资问题,从充满风险的“地下融资”转到充满活力的“阳光资本”。二是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目前,许多地方的担保体系在区域覆盖、行业覆盖、服务对象覆盖上还不够全面,在担保内容和方式上还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企业互保问题逐渐增多,从而影响了区域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构建起保障区域经济产业链健康发展的“防火墙”。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注意引导担保机构优化支持重点,将担保业务的展开同观察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引导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选择性支持。把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促进担保机构的联合和分工协作。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体系建设,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制度建设和外部监管。  

3.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作为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结构问题是阻碍中小企业升级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快调整优化结构有利于中小企业突破要素供给趋紧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约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小企业长远发展和稳定发展的治本之策。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和有机农产品业。着力发展提升产业集群的衍生配套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本区域急需推进产业化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二是调整优化市场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加大开发国内市场力度,开辟国际新市场,创新营销模式。引导中小企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中高端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三是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引导中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或股份制改造,改善企业。  

4.把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推进体系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创业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就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有助于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中小企业升级发展。一是建立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制订鼓励创业的产业政策,对创办微利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相应的优惠税率,激发民众创业热情。二是健全创业辅导体系。实行创业培训制度,对首次申请创业和准备创业的人员实行免费的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指导。全面推行以咨询诊断为核心的创业辅导制度,建立健全辅导网络。三是健全创业孵化体系。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解决创业者和小企业创业的空间问题。优化乡镇工业功能区和各类开发区内的土地配置,为创业企业提供厂房和多方面的创业育成服务。四是建立创业评价体系。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中小企业纳入成长性评价认定范围,制定适应不同产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评定方法,推动不同产业的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5.把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完善公共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和重点,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就显得更为迫切。一是加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网络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加强服务功能。培育扶持一批优质的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升级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二是构建中小企业升级的支撑平台。围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进公共技术与产品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围绕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推进融资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的信息需求,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提升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推进经营管理者培训平台建设;围绕强化中小企业理论和政策研究,推进发展研究平台建设。三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景气度监测网点。及时发现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掌握中小企业的话语权和政策的导向权。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