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强企 优化腾飞 ——中国(阳江)五金刀剪名家专题访谈 编者按:本刊推出专题探索中小企业转型优化之道,读者回应热烈。本期,我们约访了长期从事产品质量工作的市科工信局副调研员余宏达先生,长期成功从事五金刀剪业的优秀中小企业家:蓝天五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和平先生、泰雄五金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桂成先生、金恒达化妆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汝瑶先生、美利华金属制品厂总经理李务红先生、海联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胜辉先生、德宝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德威先生。 刀剪是阳江人共同的事业 记者:感谢各位老前辈在百忙中前来指导,请大家谈谈刀剪业的情况。 余宏达:阳江刀剪业已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衍生出了深厚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和文化。一路走来,历经千年不衰,从上世纪末开始更是强势崛起,目前全市拥有1400多家企业,产量约占全国的68%,出口量占了全国的85%,获得了“中国刀剪之都”的美誉。 许和平:说到做刀,我们阳江人应该感谢祖先留传下来的做刀技术。我很佩服一些做刀的老师傅观看炉火的颜色准确判断出温度。德国现在的一些炼钢技术,也是按照我们祖先的打铁技术,在铁中加入碳,才炼得好钢。而我们阳江的祖先早就懂得了用炉灰回火来炼钢,回火需要控制在180度到250度,进程两个小时,而炉灰刚好是这个温度。 陈汝榣:阳江刀历史以来闻名于四海,感谢我们祖先世界领先的工艺,让我们取得了新的成就。而往后,希望促成阳江的做刀方法和工艺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有一个谋生的行业和环境。对于我们阳江人,刀剪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优化转型重在把握住时机 记者: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政府加大了扶持,请大家对优化转型献计献策。 余宏达:企业优化的新产品扶持计划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全会上由魏市长提出,五金刀剪是阳江的支柱产业,但附加值比较低,产量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市政府鼓励每年出5个新产品,进行评选,每个奖励30万元以上。为鼓励开发新产品,市科工信局召开了座谈会,老板们很积极,有的带来了研发方案,有的用视频来介绍新产品。这些时间,盛达公司成功研制了一款新的多功能工具,性价比高,外观新颖,已申报专利,据说年产值可增加一千万元。很多企业也各出奇招,金辉研制出的多功能刀具,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形状。十八子推出的千层钢菜刀也很好。另外,据说银鹰的陶瓷小刀半成品抛到空中,掉下来不会坏;陶瓷剪抛五米高掉下也不受损,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冯德威:感谢政府的扶持,评奖方案要公示还要有证据,这个评选有一定的难度,应广泛征求意见。不要局限于产品的全面性要着重创新性,最好是请专家来评选,避免出现人为关照的情况,以公平公正公开为评选原则。 张桂成:有的产品可能是市内和国内最好的,但在世界范围未必最好。刀剪做出新产品,要马上见效也很难。小厂有的新产品有的可能比大厂的好,但产生效益在短期内比不上大厂。评选新产品应不限于企业的规模,只要属行业内的都可参选。对新产品来说,一开始客商只会订少量货来试探市场的反应,如果快的话才会有一些增值。 余宏达:新产品增值一千万难度的确很大。例如一家企业的高枝剪,主要做出口,内销少,在日本市场占到70%,但也不能说一定达到了一千万。 李务红:据说,高枝剪原先是日本的专利。现在是日本企业不做这个产品,阳江这边价格便宜,所以让阳江接单来做。 许和平:建议新产品的评选应以发明专利为主。能通过发明专利的已属于最高级的,因为是动了脑筋想出来的。外观专利的申请容易批,没有参考价值。通过了发明专利的产品要拿出来参加评选,要鼓励发明。刚才余处长你所提到的某企业的新产品请问是以电动还是手动? 余宏达:人家要保密,不方便问。你所提到的发明专利,申请需要几年的时间,我们要综合考虑的。 冯德威:或者在材料方面入手,材料新概念难。用原来没有用过的材料,应用来做了产品的。比如以前用铁,现在用玻璃、用陶瓷就属于一种发明,改变了原材料的结构。 冯胜辉:政府加大了扶持,我想现在正是优化创新的好时机。阳江刀剪发展到现在需要迈上一个新台阶,金融危机让我们意识到了要整体提升阳江刀剪的抗风险能力。我的企业现在注重工贸一体化发展,我们集中精力做刀,走技、工、贸结合,内外结合的路线,我们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做储备。 优化创新最终靠的是人才 记者:工艺技术是刀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请大家谈谈优化发展的新思路。 许和平:做刀有三个工艺:材料、热冷处理、磨削工艺。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现在大家关注陶瓷刀,但它不会替代不锈钢刀具。美国是全球最早有陶瓷刀技术的,在飞船的表面那层膜是用陶瓷技术做的,具有耐高温高压,重量轻的特点优势。九年前,德国就已出现了陶瓷刀,发展到现在,德国和日本的开发技术较为成熟。近几年,阳江有了多家企业开始投入研究和生产,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陈汝榣:我也想过优化问题,但是想有突破性很有难度。五金刀剪业在阳江发展的几十年,功能已经不断进化完善,现在再想有功能上的突破不容易。外观上的优化倒是层出不穷,但也没有特别优化,只能小打小闹地改变,想有突出的发明存在一定的局限。 冯德威:优化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做到最好。初级向高级进化,或手工密集型转化为机械型也是优化。阳江想做高附加值产品,要有市场的支持。如果我做出一把小刀,用最好的材料,用最好的工艺,拿去有国际检验资格的公司认证,但这把刀能要能生产出利润,价格的竞争也会导致产品很难有质的飞跃。 张桂成:优化最好是设备优化,进口的设备太贵。材料贵了,工艺也有要求,精品,不是人人可消费的。我曾接触想购买意大利的生产线,不成,他们的机械不用来压刀,是用来压不锈钢工业齿轮的,质量好,热处理、包装等工作,整条生产线只需11人。 李务红:刀剪产品想有质的变化是很难的,如何叫做产品的优化?我的理解一是从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转变,二是生产工人由多向少转变,三是由旧设备工艺向新设备工艺转变。优化是无尽头的,但做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量少是做不来的。目前阳江的热处理水平低,高端产品要去深圳、东莞等地做热处理。另外,阳江的模具水平也不高,限制了产品质量的提升。还有,我们的敬业精神与德国人相差甚远,这也导致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比不上德国等发达国家的。 冯胜辉:优化产品的确很难,要求有好产品,新的工艺、新的材料、新的机械和设备,以及好的生产流程管理,但最终我想还得要以人为本,培养一大批人才才行,政府最好培养一些高学识的专家人员,从科技上帮助企业,行业发展需要大家的同心协力。 整合资源促进产业新腾飞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阳江五金刀剪产业的发展情况? 许和平:刀剪是阳江的支柱产业,刀剪曾经创造了阳江的经济辉煌。但是,过去阳江的经济发展还是较慢,外贸经济总量提升不够快,我想关键还是人才的因素。过去阳江的高级外贸业务人才少,高级管理经营人才欠缺。 陈汝榣:现在企业招工困难,要发展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行业的发展更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以后年轻人想顶上,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冯德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应该建立在彼此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首先,阳江本地的企业家和工厂是很好的资源,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只要加强协作,真诚合作,就能利用资源,这样对自己有利,对合作者也有益。 张桂成:现在大家感觉企业成为了弱势群体,面临着很多困难情况。各种税费负担都比较重。近年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及矛盾纠纷很多,协会能积极为会员协调就很好。关于产品的标准,其实目前大多数是企业自己制订的标准,也有国家以前制订的标准,但早已过时了,根本不适合现在产品的发展要求。协会社团、政府职能部门也应积极做好行业矛盾的协调,引导产业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创建健康的竞争方式和发展环境。 李务红:我想,从企业和管理者自身来说,应该认真树立起做人的品牌、自觉做管理品牌、做产品品牌、做技术特色的品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行业来说,应该发挥组织的力量。为了阳江五金刀剪的未来着想,大家应树立大局意识,一种整体发展的意识,支持协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政府的工作。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使全球产业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因素变化很快。阳江的企业和经营者应该强调团结,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在全球产业中的经济地位。 冯胜辉:我们的发展应该注重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承传历史,惠及子孙后代。这个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人才的充足储备,需要大家的同心协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转型优化,需要把握住时机,我们的目标不能光是产值,我个人认为,关键是要做精,做出品牌,把阳江的产业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余宏达:世界上没有什么刀剪企业能大得过十八子了,阳江的刀剪产业已经逐步承接了德国、日本的刀剪产业,实现了很大的优化和提高,从过去承接低档产品到现在承接高档产品本身就是优化的过程。今年以来,阳江刀剪业的发展势头很好,相信我们会迎来刀剪经济发展的新一轮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