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中小企业协会,阳江市企业联合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产业转移园:边转边升级

更新时间:2010-08-02 08:00来源: 作者: 点击: 发布时间:2010-08-02 08:00

    曾有人认为产业转移只是低端产业的简单移位,但事实证明,产业转移园中的众多企业在短短几年间华丽升级。个中原因,不能不提省部产学研合作。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帮助下,广东的企业一边转移,一边升级。
  近日中山大学王珺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发布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报告揭示:广东省内“双转移”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产业转移园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此前,有人认为产业转移只是低端产业的简单移位,但事实证明,产业转移园中的众多企业在短短几年间华丽升级。如果追问个中原因,不能不提起省部产学研合作,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帮助下,产业转移园的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双转移”之问:时机对不对?还能不能“转”?
1、两年前,广东“双转移”战略横空出世。
  然而,当国际金融危机袭粤后,广东经济增长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有人开始动摇了:推动“双转移”时机对不对,还能不能“转”?
  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双转移”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地回答:“推进‘双转移’态度要坚决,只有坚持这样的方向,才能给市场主体释放出引导发展的强烈信号,一些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端产业和资源才会进入,一些低端产业和产品才会在适当的时候退出,才能真正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共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合力。”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精神,扎实有效地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粤东、粤西和北部山区生产总值增幅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0.9和1.5个百分点。东西北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上升4.8%,珠三角城镇新增就业下降21.4%,全省转移就业人数达128.5万人,增长20.7%。喜人的成绩让人们对“双转移”的认识更加清晰:“双转移”是个好东西。
  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
  转移企业“不升级,转移过去了也难生存”
2、产业转移是不是单纯的企业搬迁?
    从顺德乐从转移到清远的一家陶瓷企业老板语气坚定地回答:“当然不是,不升级的话,转移过去了也很难生存。”
  很多老板已经认识到,应该要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现在因为污染被赶出珠三角,如果到新的园区去,不做好升级和转型,几年后依然要重复被遗弃的命运。
  承接产业转移的粤东西北地区也加强了对外资的甄选,它们已经不欢迎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的产业。以清远为例,就曾拒绝了上百家污染项目进驻清远的投资要求。
  河源产业转移园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接纳产业转移项目的过程中,园区坚持对项目进行筛选,其中环保是一道最基本、最苛刻的门槛。已经落户的109个项目环评率100%。因为他们清楚地意识到,340万河源人民肩负的环保任务有多重———这里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担负着保护东江水源的重要使命:“不发展工业,河源就没有出路。可发展工业,要是不注重生态保护、造成污染,那又是一条死路。”
  “穷人不吃贵米”,这位负责人操着重重的口音反复说着当地的一句俗话。“既然我们是后发展,就不能再付出高学费了。要承接项目转移,但不是来者不拒。我们是有选择地承接。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引来一堆低效、污染的产业。”
  这种高起点的规划,使得产业转移园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受益无穷。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34个园区共引进项目2255个(含意向),较2009年底增加约150个,总投资达4477亿元,较2009年底增加约50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我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产值354.68亿元,创税20.02亿元,较去年同期均大幅增长。
  产业转移园“能提供堪比珠三角的科技服务”
3、简单的地域转移并不能改变生产过程的技术特征,不仅会导致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低阶道路锁定,还会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的外部性问题。那么,产业转移园为何能在转移中升级?
  清远科技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地区一味强调土地便宜、税收优惠,不明白自身在科技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劣势何在,“只说距离机场、火车站有多近,几年后人家高速公路都修好了,你拿什么同别人竞争?”
  鉴于此,不少承接产业转移地区加强了科技公共服务的能力,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参与省部产学研合作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南雄产业转移园集中力量引进精细化工企业。南雄市委书记林楚欣告诉记者,经过研究发现,精细化工产业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过程非常简单,但产品更新换代快。因此,技术配方和市场营销对于生产企业非常重要。于是,当地政府迅速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甚至“要求”企业申请专利。
  “我们能提供堪比珠三角的科技服务。”林楚欣举例说,园区内能够提供科研产品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甚至能够推出行业标准,这些资源原本只有在珠三角才能获得。南雄的法宝就是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刚刚在园区内挂牌南雄基地。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落户后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将成为园区科研支撑、技术保障、人才支持的核心平台。
  产业转移园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例子比比皆是。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成为我省第一个引入产学研机构的园区,华南理工大学梅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去年年底挂牌。双方共同打造汽车设计与建造研发平台、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平台、新材料研发平台、电子信息与软件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等五大平台。
  前不久,12家全国高等院校驻禅机构在佛山市科技局组织下联袂探营,对接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建设,中国科技开发院、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大、北京交大、湖南大学、武汉理工等12家院校佛山研究院的院长们,前往云浮考察科技需求,酝酿搭建产学研平台。
  省科技厅表示,接下来会采取种种措施进一步调动产业转移园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我们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已经成为全省第一个引入产学研机构的园区,去年年底,华南理工大学梅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希望研究院成立以后,能为转移园内的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保障,加快产业集聚,加快现代产业打造,加快产业转移园生产性服务和技术性服务平台的构建。
  ———梅州市委书记李嘉
  随着我省“双转移”战略的实施,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产学研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面对多领域、多行业的技术转移工作,工研院在推进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跟踪服务支持,像地方经济建设的脑库、智库一样,目的就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华南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总院院长邓飞其
  南雄与中山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实施战略合作,并在基地设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确保园区成为综合科技展示区和精细化工企业的科技“孵化器”。最近,南雄又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达成在基地设立产学研合作示范项目的意向。
  良好的服务促进了双转移工作,南雄既破解了从承接产业转移边缘转为前沿的难题,又把握住了精细化工产业的特性,有力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09年,南雄市的GDP、地方财政增长两项主要指标,双双领跑韶关各县市区。
  ———南雄市委书记林楚欣
  预计上半年,全省34个升级产业转移园实现工业产值700亿元,同比增长35%;吸纳劳动力就业42万人,同比增长32%。上半年,东翼和山区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省分别高出3.3和2.5个百分点,东翼、西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全省分别高出3.7和6.5个百分点。
  受益于“双转移”,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一批银行以及嗅觉敏锐的担保公司开始把业务重心从珠三角拓展到粤东西北地区。仅第一批省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便直接带动政府投入25亿元,撬动金融机构投入164亿元,带动投入的平均乘数达1:12.6。
二流企业“转”成行业新星
  从南海转移到清远后,豪美铝业容颜顿改:企业面积从60亩猛增至600多亩,年销售额从10亿跨越至20多亿,员工数量从700多人增加至2000多人,而且不再像以往那样排放废水废气。
  看得见的“脸面”之变,源于看不见的“筋骨”之变。过去的五年间,豪美铝业积极开展省部产学研合作,技术水平屡上新台阶,企业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行业二流企业一举跃升为行业新星。
  2005年3月,豪美铝业在清远正式投产,这也标志着它正式离开发迹之地南海大沥。
  随着广佛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大沥的地缘优势愈发凸显,铝材行业在当地渐渐失宠。“那会儿政府三天两头找到我们老板,让企业尽快搬迁。”豪美铝业总经理助理宋红星回忆,时任清远市委书记陈用志带队前往南海招商引资,豪美铝业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落户清远。
  企业也在转移中升级,一个很明显的改变就是对污染的控制。宋红星称,大沥之所以不欢迎铝材行业,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污染较为严重。“当时不少企业是想进行技术改造,控制废水废气,但这意味着要伤筋动骨,根本不划算。”
  而转移则给企业提供了契机。白纸好画画,豪美铝业在清远宽阔的土地上,精心营造企业环境,修建了漂亮的办公楼,挖人工湖,建足球场……与此同时,投入3000万购置废气废水处置设备。“你看我们现在冒出的都是‘白烟’,‘白烟’实际上是水蒸气,这就是环保的。”宋红星说。
  转移还给企业提供了技术改造的空间。以前,不少企业想引进先进的生产线,但是这往往要对厂房“动大手术”,影响生产不说,还需投入大量资金,企业下不了这个决心。宋红星称:“技术改造的瓶颈在转移中打破了,豪美铝业开始进行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家纷至沓来。”
  2008年,豪美铝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发模具设计及精加工数值模拟技术。
  模具广泛应用于铝材制造,模具的价格高昂,寿命却不长。过去,一套模具在制造1000公斤铝材后就报废了。如何延长模具的寿命?这是困扰铝材行业的技术瓶颈。
  在清远市政府的穿针引线下,豪美铝业找到北京科技大学,试图攻克这一技术瓶颈。“为此,我们投入了约2000万科研经费。”宋红星介绍。经过约两年的试验,双方真的掌握了这一技术。目前,一套模具能制造两至三顿铝材,仅此一项,豪美铝业每年省下的经费约为2000万元。
  豪美铝业津津乐道的另一项技术是“全自动带飞锯双牵引机装备及产业化技术”。该项目是与中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合作,旨在提升铝材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以前,每条生产线需要4个人,现在只需要1个人。”宋红星介绍,该公司的带飞锯双牵引机过去全靠进口,每台300多万,现在可以自己生产了,每台只需100来万。
  成功掌握带飞锯双牵引机的装备及产业化技术,也让豪美铝业进入了另一个行业———铝材装备制造。豪美铝业专门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为铝材企业制造带飞锯双牵引机。
  2008年“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清远大力承接转移企业,用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用引进高技术项目优化产业结构,转出了一片“新天地”,一个“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已悄然在粤北初长成。这个曾一度“躲”在珠三角光环下的地级市,迅速崛起为广东经济发展的耀眼明星—————自2004年以来,有4项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
  观察人士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在转移中升级,与产学研合作密不可分。据清远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近年来多次组织企业到高校进行产学研对接活动。2006年至2009年,清远共承担实施19项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获得省项目经费支持795万元。2008年至今,共有24所高校、科研院所的44位科技特派员进驻清远的37家企业。
  “昨晚我就在华南理工大学进行对接,搞到半夜才回清远。”宋红星说,他现在几乎每个月都要去高校两次。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